天一、地二,天三、地四,天五、地六,天七、地八,天九、地
天一、地二,天三、地四,天五、地六,天七、地八,天九、地十。天数五,地数五。
天本来是实质的天,但实质的天抽象化之后,天就代表阳、就代表了数字中的奇数,在“十”之内属阳、属奇的数,就是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,分别用天一、天三、天五、天七、天九来称呼它。实质的地抽象化之后,就变成了属阴、属偶的数。在“十”之内的偶数,就是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这五个数。
“天数五,地数五”,因此在“十”之内,属于天的奇数有五个,即刚才所说的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,域于地的偶数有五个,即是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。为何它只就“十”之内立说?因为原始人类最初根本不懂数目字,从完全不懂数目字发展到认识“五”,已经是人类知识非常大的飞跃。人类最初的数字单位是“五”,“五”是一个最大的基本单位。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手有五只手指,但这只是推测而已。左、右手各五指,然后形成了十进制。人类发展为十进制并不是顺利的,可能在十进制之前有各种不同的进制,例如“八卦”,就是八进制的代表。明白这个道理后,可了解古人认为“十”已经是最基本的单位,叫作“小盈”,“万”就是“大盈”。“盈”即是“盈满”的“盈”,所以在这里,用“十”来作为数的基准。
天一,地二,天三,地四,天五,地六,天七,地八,天九,地十。
这段话,前人的解释纷纷纭纭,莫衷一是。郑玄说:“天一生水于北,地二生火于南,天三生木于东,地四生金于西,天五生土于中。阳无耦,阴无配,未得相成。地六成水于北,与天一并;天七成火于南,与地二并;地八成木于东,与天三并;天九成金于西,与地四并;地十成土于中,与天五并。”虞翻以为“天一”是“水甲”,“地二”是“火乙”,“天三”是“木丙”,“地四”是“金丁”,“天五”是“土戊”,“地六”是“水己”,“天七”是“火庚”,“地八”是“木辛”,“天九”是“金壬”,“地十”是“土癸”。朱熹说:“此言天地之数,阳奇阴耦,即所谓‘河图’者也。其位一、六居下,二、七居上,三、八居左,四、九居右,五、十居中。就此章而言之,则中五为衍母,次十为衍子,次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,次六七八九为四象之数。二老位于西北,二少位于东南,其数则各以其类交错于外也。”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。郑玄将十个数字与五行、五方联系起来,这是受《洪范》讲“五行”所说“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”的影响。其实,《洪范》说的是序数,与此没有关系。虞翻将十个数字与五行、天干相对应,朱熹用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来解释,也不对。
我认为,这里的“天”与“地”并没有什么神秘的,其意义与阴阳、奇偶是一样的。天数是奇数,地数是偶数,表示自然数中包含的两种性质的数。这与卦用“一”表示阳爻、用“一”表示阴爻,现代物理学用“+”表示IE电、用表示负电,其道理是相同的。那么,为什么从“天一,地二”讲到“天九,地十”就止了呢?因为,在古人看来,“十”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。《左传》庄公十六年说:“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,使以十月入,曰,良月也,就盈数焉。”杜预于“盈数”注说:“数满于十。”同书僖公四年说:“十年尚犹有臭。”孔颖达疏说:“十是数之小成。”又,闵公元年说•.“万,盈数也。”孔颖达疏说:“数至十则小盈,至万则大盈。”这个“盈数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可引苏联学者柯斯文《原始文化史纲》的话来说明。他说:“在许多落后部落的语言中,‘二’这个数目仅仅意味着一件整体东西的两半。”又说:“这些部落从事计数时,往往只能到三为止。”又说:“安达曼人和其他一些落后的部落能够计数到十,十以上的数目就一概称之为‘多’或‘很多’。”证明我国古人计数知识也有到十为止的一个阶段。这个阶段仍残存在后人的意识中,所以称十为“盈数”。称万为“盈数”,说明万也标志古人计数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。大衍之数之所以以十为起点,显然是视十为盈数,把十看做是一个小天地,可以用来说明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