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观星阁!

观星阁

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周易 > 六十四卦

六十四卦

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白话详解(天成象地成形原文)

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白话详解  “在天成象”一句指天上的日月星辰,或是云雾,形成了“象”。...

  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白话详解

  “在天成象”一句指天上的日月星辰,或是云雾,形成了“象”。这个“象"字,在帛书的《系辞传》中,全部写成“马”字。即在公元前一七三年以前的马王堆帛书抄本中,便是“在天成马,在地成形”。究竟这个“马”字是否“象”字的别体字呢?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别体字。但有一位研究帛书《易经》和《系辞传》的中青年学者邓球柏先生则认为没有错,应该写作“马”字。他指出这可能是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不同,北方没有象而只有马,故用马来称呼。南方楚闰才有象,后来受到南方楚国文化的影响,才改成“象”字。因此他认为帛书抄本更为古老、更可靠,而我们今天通行本是后期修改的版本。我们不知道这讲法是否有道理。相反,亦有专家认为,帛书可能是一个不完整的后期抄本。我们现在这个一直存世的版本,可能比它更完整、更早期。所谓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”,故我们可以不用理会。反正‘‘马”和“象”在用于诠释这句话时意义差别不大。

  但用“象”字在学术上是有根据的,谁最先用“象”字呢?那便是老子。老子所用的“象”字,背后就有宇宙自然规律的意思。后世哲学所讲到的“法象”的观念,其实是来自老子的。这难怪陈鼓应教授认为《十翼》是道家的著作了。

  相反“马”字又有何根据?有什么特殊意思?古书上没有提到,因此“象”字应更合理。

  什么叫“象”?“象”是近乎规律性的节物,当然是较无形的。凡是我们能见到、感觉到而不能捉摸或不能实际接触的事物就叫作“象”。后世“想象”一词便由此而来。韩非子认为中闻古代无象,有人讲到象,便靠想象来猜它的模样。这样解释“象”字的来源也是有可能的。因此“象”字本身比较虚无。我们今天能上太空,但古人要了解天上的书物只有靠仰望观察rfii已。在观望以外,并不能捉摸和感觉它的实际存在。因此《易经》说我们观察这个天,天上的日/!星辰所呈现出来的,就叫作“象”。表面意义可作这样解释。背后的意义是指天的自然规律。整句的意思是,在天上的日月星辰等的运动变化形成了天地的法象(自然规律)。

  “在地成形”,意思是在大地之上,成就了各种的“形”。“形”是指有形体、有实质,可以见到,甚至是捉摸到、感觉到的亊物。这些便是山川、草木,乃至万物。这句说在大地,就形成了大地生育出有具体形态的各种事物。天的规律和地的规律都是我们不能捉摸和不能想象的,我们为何会知道天地有规律?因为天上的日月运行、大地万物生长的过程是一种不停循环往S的变化过程;而这+停变化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之中有不变的规律控制着它。古人看见天地万物的变化,体会到这些变化的内容,探讨了它们背后变化的规律,并根据这一种规律来撰写《周易古经》。

  《易经》讲的变化之道,就是根据天地变化的规律引申发挥而成的。“变化”这两个字,在这里主要指《易经》的爻甚至是卦的变化。例如,《易经》只有两种不同的爻,即阳爻和阴爻。简单地说,阳爻为何会变成阴爻?又或者阴爻为何会变成阳爻?可以想象一下,似乎是因为太阳刚升起,将月亮推到地底,于是太阳就出现了。等到月亮将太阳推到地底,月亮就出现了。寒冷的出现推走了炎热,天气就变得愈来愈冷。而当温暖出现,将寒冷推走,天气就愈来愈热。故简单来说,就是“推移”会令事物变化。故如果阳爻由无而有,开始产生,推去了阴爻,原来的阴爻就变成了阳爻。同理,阳爻被阴爻推动,推到最后阳爻消失而阴爻就会出现。由于阴阳两爻的彼此交替推动,卦就产生变化了。

  例如原本是乾卦,现在阴爻推走最下一个阳爻,于是这个阳爻就变成了阴爻。那么这是否仍是乾卦?那当然不是,它已变成了另一个卦。这是什么卦?是妮卦。它的性质也从而改变了。故任何一爻的变动,连带整个卦也不冉是原来的卦了。而卦的变动,其变动有一定的规律,因为它根据的是天地变化的规律。这个概念可能已包涵在《周易古经》里面,但亦是《十翼》才将它的引而未发的义蕴提升成为高深的哲学,使它从类似黄大仙灵签的占筮书变成了中闰最伟大的经典。

  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

  “在天成象”,“象”是什么?我认为“象”是三辰,就是日月星。

  “在地成形”,“形”是什么?我认为“形”是五行,就是水火木金土。

  《系辞传下》说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”这就是说天地最大的功德是产生万物。万物是怎么产生的呢?既要有天的三辰,首先是太阳的光和热;又要有地的五行,首先是土壤与水分。没有天不行,怛是光有天也不行;没有地不行,但是光有地也不行。必须是天地结合,正如泰卦《彖传》所说:“天地交而万物通也。”

  “变化见矣”,是说天地产生万物和万物自身的变化。

广告位

热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