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言》为“十翼”之一,详解《乾》《坤》两卦辞、爻辞(周易十翼原文及译文)
《文言》为“十翼”之一,详解《乾》《坤》两卦辞、爻辞
《文言》为“十翼”之一,详解《乾》《坤》两卦辞、爻辞,六十四卦中唯《乾》《坤》二卦有《文言》,故只两章,解《乾》者称《乾•文言》,解坤者称《坤•文言》。然则何以谓之“文言”?《左传•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……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”谓言须文字记录下来,方能传得远,否则传不远。或谓言之无文章文采,行而不远。《系辞传》曰:“物相杂,故曰文”,“其旨远,其辞文”。则“文言”云者,实以其言之有文章文采而已。清代张英《易经衷论》云:“《乾》《坤》有《文言》,而他卦则间见于《系辞传》上下。盖圣人举《乾》《坤》两卦示人以读《易》之法应如此扩充体会耳。所谓‘拟之而后言,议之而后动,拟议以成其变化’者,此也。明乎此,则三百八十四爻皆有无穷之媼,不独《乾》《坤》两卦及圣人已发挥之诸交也。”①张氏的意思是,《文言》是圣人为后人读《易》作个样子。也有人认为《乾》《坤》两卦在《易》中的地位特别重要,因此也特别被重视,而有《文言》之作。
《文言》将经文引向政治哲学与人生哲学,特别是阐发君子进退出处之理,是处世哲学的教科书,并与政治哲学紧紧地结合在一1起,其水平局出《大象》之上,实无疑也。
《乾*文言》首释卦辞“元亨利贞”四字:
“元”者,善之长也;“亨”者,嘉之会也;“利”者,义之和也;“贞”者,事之干也。君子体仁足以长人,嘉会足以合礼,利物足以和义,贞固足以干事。君子行此四德者,故曰“乾,元亨利贞”。
提出“体仁”“合礼”“和义”“干事”,并指出实行之条件(“元亨利贞”四字句读问题,此暂不论)。接着以问答体形式借“子曰”名义解七爻爻辞(来知德谓《文言》为文章问答体之祖),如曰:
初九曰:“潜龙勿用。”何谓也?子曰:“龙德而隐者也。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遁世无闷,不见是而无闷,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,确乎其不可拔,潜龙也。”
然后依次言“见(现)”“惕”“跃”“飞”“亢”,然后大“用”的最理想的人生过程,借龙以喻之,潜的目的是为了飞、用。这与《系辞传》所言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”的话是一致的6故虽屡言“潜龙勿用,下也”,“潜龙勿用,阳气潜藏”,但都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故申言:
君子以成德为行,日可见之行也。“潜”之为言也,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,是以君子弗用也。君子学以聚之,问以辩之,宽以居之,仁以行之。
潜不可以终潜,而必须付之于行。
"潜龙勿用”,下也。
"见龙在田”,时舍也。
"终曰乾乾”,行事也。
"或跃在渊”,自试也。
"飞龙在天”,上治也。
"尤龙有悔”,穷之灾也
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。
这是《文言》的第二节,既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历程,亦是理想的君主产生的过程。虽已从“潜”而至“飞”,但还必须过“亢”这一关。君不知历史上有多少君主就丧在这个“亢”字上。然后,则是“乾元用九”,“见群龙无首,吉”。何谓“群龙无首”?即《老子》所谓“太上,不知有之”,也就是已达到“垂拱而治”的局面。“用九”者,能用乾也。
对于“自试”亦有具体指示:“九四曰:‘或跃在渊。’何谓也?子曰:‘上下无常,非为邪也;进退无恒,非离群也。君子进德修业,欲及时也。’”即强调灵活性和紧紧把握时机。
如果联系《坤•文言》,则个中道理更为清楚。《坤•文言》••“天地变化,草木蕃;天地闭,贤人隐。《易》曰:‘括囊,无咎无誉。’盖言谨也。”紧接下去就说:“君子黄中通理,正位居体,美在其中,而畅于四支,发于事业,美之至也。”括囊之谨,与潜同理,并非什么时候连话都不敢说——祸从口出啊!如果最终都不说话,那么就是荀子所说的“括囊,腐儒之谓也”。
君子进德修业,美已在中,但必畅于四支,发于事业,方为至美。《坤•文言》解经也时有精义,如解初六“履霜,坚冰至”云:
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,由辩之不早辩也。《易》曰:“履霜,坚冰至。”盖言顺也。
如果从政治学和人生哲学的角度,《文言》可真是把《乾》《坤》两卦的卦交辞解得再清楚明白不过了。
另外,《文言》对理解易理亦有所启示。今按《周易尚氏学•自序》云:
太史公曰:“《易》以道阴阳。”阴阳之理,同性相敌,异性相感……阴比阴,阳比阳,为敌也;阴遇阴,阳遇阳,既为敌而不相与,则不能为朋友为类明矣。①
尚氏本其师吴挚甫为说,是矣,然执而致偏。《易》之所言既为天地间公例公理,不唯异性相吸,尚有同类相从。如《乾•文言》所云:“子曰:‘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则各从其类也。’”由于尚氏过于强调异性相感,致解为水流湿’,阳求阴;‘火就燥’,阴求阳也”,殊为牵强难通。其注《坤•彖传》“牝马地类,行地无疆,柔顺利贞,君子攸行”曰:“明阳合类,乾为马,故马与地类,而牝马尤与地类……”其牵强同。且上文已曰“牝马柔顺”,则牝马其为阴,则“尤与地类”云云,大与己说抵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