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易》者应将阴阳大义理解透彻,方能领略卦爻辞错综复杂之(《周易》卦爻易理)
读《易》者应将阴阳大义理解透彻,方能领略卦爻辞错综复杂之变化
《易经》之原为八卦,八卦之原为阴阳,而明阳同属于太极,阴与阳在太极中本是一气,既判两仪,后似以阳统阴,然阳未尝不根于阴,一根一统原是均平,无须扶抑。至互根互生,往来出人,亦至均平。切不可以为阴是阴、阳是阳。来知德曰:“天地造化之理,独阴独阳不能生成。”如有以阴阳二画象男根女阴者。而男根既称“阳具”以其属男而称阳,又以其隐私不宜暴露而称阴,故对同一事物,亦有多角度、多层面的阴阳对立关系。而所谓“人”者,又包括了男人和女人。故读《易》者应将阴阳大义理解透彻,方能领略卦爻辞错综复杂之变化。今录王夫之与魏蒸彤文各一节,或可对读者理解阴阳之大义有所裨益。王氏《周易内传•发例》云:
《乾》《坤》并建,为《周易》之纲宗,篇中及《外传》广论之,盖所谓“《易》有太极”也……太极一浑天之全体,见者半,隐者半,阴阳寓于其位,故毂转而恒见其六,《乾》明则《坤》处于幽,《坤》明则《乾》处于幽。《周易》并列之,示不相离。实则一卦之向背而《乾》《坤》皆在焉。非徒《乾》《坤》为然也,明为《屯》《蒙》,则幽为《鼎》《革》,无不然也。《易》以综为用,所以象人事往复之报,而略其错,故向背之理未彰,然《乾》《坤》、《坎》《离》、《颐》《大过》、《小过》《中孚》,已具其机;抑于《家人》《睽》《蹇》《解》之相次,示错综并行之妙。要之继缢升降,互相消长盈虚于大圆之中,则《乾》《坤》尽之,故谓之缢,言其充满无间,以爻之备阴阳者言也;又谓之门,言其出入递用,以爻之十二位具于向背者言也。故曰“《易》有太极”,言《易》具有太极之全体也;“是生两仪”,即是而两者之仪形可以分而想象之也。又于其变通而言之,则为四象。又于其变通而析之,则为八卦。变通无恒,不可为典要,以周流六虚,则三十六象、六十四卦之大用具焉。《乾》极乎阳,《坤》极乎阴,《乾》《坤》并建,而阴阳之极皆显。四象、八卦、三十六象、六十四卦摩荡于中,无所不极,故谓之太极。阴阳之外无理数,乾坤之外无太极,健顺之外无德业。合其向背幽明,而即其变以观其实,则《屯》《蒙》《鼎》《革》无有二卦,而太极之体用不全。是则“《易》有太极”者,无卦而不有之也。
魏蒸彤《大易通解•易经总论》亦云:
《系辞传》云:“《乾》《坤》其《易》之缢邪?”又云:“《乾》《坤》其《易》之门邪?”二语《易》之体用尽矣。缢是一个屋,门是两扇门。从一个里出来,为二、四、八,为六十四,每一个亦莫不有两个,两个亦只是一个也。故论卦必明其根《乾》、根《坤》。此论其一个分为两个,两个又各成一个。
两节文字不仅使我们懂得对所谓阴阳的理解不能如《红楼梦》中史湘云的丫头翠缕式的简单,而且也只有在这个总体认识的基础上,才能对《易》的“卦变”诸复杂情况有所领会。
相关文章
-
无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