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格马利翁效应
皮格马利翁效应,又称罗森塔尔效应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测验中发现,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...
皮格马利翁效应,又称罗森塔尔效应。
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测验中发现,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,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现象。
即对人们的期望值越高,他们的表现就越好。
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“罗森塔尔效应”。一种期望效应。1968年由美国罗森塔尔(Robert Rosenthal, 1933-)等在《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》一书中提出。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,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。如教师寄予很大期望的学生,经过一段时间后测试,他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有明显提高。因此效应与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相似,故名。
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60年代末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,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,对他们有积极期望,认为他们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,那么若干个月后,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较快、较好的发展。相比之下,没有得到教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的发展并不明显。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别。两类孩子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。因而他们智力发展的差异只能由教师期望的不同来解释。罗森塔尔借于皮格马利翁神话,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。
- 上一篇:扇贝效应名词解释(扇贝效应名词解释心理学)
- 下一篇:扇贝效应和马太效应
相关文章
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