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法会元中有太岁符吗,请问什么叫犯太岁,太岁指的是什么?(太岁符和太岁法事)
请问什么叫犯太岁,太岁指的是什么?
太岁又称太岁星君,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,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,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;太岁又称太岁星君,或者岁君,它既是星辰,也是民间奉祀的神只。
一般人的年庚,若与值年太岁相同,民间称为犯太岁,年庚对冲者,则叫冲太岁;诗约: 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。因此,无论是那一种,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,事业多困厄,身体多病变,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。
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,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,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,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,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。 甚麽叫做犯太岁,犯其实即是冲,「冲」亦分为「年冲」及「对冲」。
「年冲」即是指生肖之年,例如今年是蛇年,属蛇者即为年冲; 「对冲」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,「对冲」又叫「六冲」,即子午冲、丑未冲、寅申冲、卯酉冲、辰戌冲、巳亥冲;以辛巳蛇年为例,巳与亥为相冲,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,便是「对冲」,犯了太岁;凡是遇到「年冲」或「对冲」的生肖,都要到庙里拜太岁,才会诸事顺吉。 甚麽叫做刑太岁,刑太岁,又称「偏冲」,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,便是刑克,即与流年太岁「偏冲」。
古语有云:太岁当头坐,无喜恐有祸。例如蛇年,肖蛇为太岁,肖猪为冲太岁,而肖猴和虎为「偏冲」太岁。
2006狗年,丙戌太岁姓白名敏,天干属火,地支属土,其位在西北偏西(戌)。 而「岁破」在东南偏东(辰),「三煞」在北(亥、壬、子、癸、丑),「五黄」在正西(申、庚、辛、酉、戌),以上的方位,今年不宜动土。
2006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: 狗——犯刑 龙——犯冲 羊——犯破 鸡——犯害 「刑」:有刑律、刑伤之意;抵触相刑,亦称伏吟。 「冲」:有冲击、对抗之意;交战相冲,亦称反吟、岁破。
「破」:有损坏、破裂之意。 「害」:有不和、不合之意。
太岁神,本为道教的星辰尊称,简称为「太岁」,或称为「岁神」、「岁君」、「岁星」、「大将军」等,也就是年神,是诸神之中最有权力的年神,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,统摄众神,有「年中天子」之称。太岁神计有六十位, 每一位太岁都有他的姓名,顺序值年,周而复始,循环不息,从甲子年的金赤大将军至癸亥年的虞程大将军,依六十甲子轮流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,故又称「值年使者」,或「值年太岁」。
古书云:「太岁如君,为众神之首,众煞之主,有如君临天下,不可冒犯--。」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,人人敬而畏之,为避免得罪太岁,因此在冲犯太岁之年,都必须在新开春期间求取「太岁符」,祈求新一年平安顺利,趋吉避凶。
除此之外,因太岁的姓名不能冒犯,若有人的名字与流年太岁相同,也属触犯了太岁的名讳。 新年期间,有很多在该年犯太岁的善信都求取太岁符,希望凭太岁符的灵力化解太岁的凶力。
但要注意,产生灵力的太岁符须由有道行的法师,方能写出真正的灵验神符;另外用钢笔、原子笔所写出来的太岁符是没有灵力可言;而且由不同的法师写出来的太岁符,其功效都有所不同。 如意堂近年每年年底在网络上为有缘人奉请太岁符,并得到确实行之有效反馈证实。
时值乙酉流年将止,丙戌流年将至。再次推出化太岁祈符服务!望大家查阅上文看自己是否明年犯太岁!为了流年顺利,化灾解难,尽快和我联系奉请太岁符之事! 附: 符的起源 符,是道法中的基本工具之一,相传上古时代有位轩辕黄帝,其时与敌人蚩尤打仗而胜负未定,晚上时梦见天神九天玄女,获他传授神仙符籙法诀,醒后凭此法来差遣神兵神将,大败蚩尤一族,成为诸土的最高领就。
此后,符就开始兴行且流传到坊间,至今符的文化已有数千年之历史。 符的类别用途 符,是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之凭证,「符者,合也,信也,以我之神,合彼之神,以作彼应,此感而彼灵」;法师借助神明的符力替善信趋吉避凶,消灾解难。
符的种类很多和用途广泛。大致有开运符、催财符、太岁符、镇宅符、护身符、人缘和合符、驱邪治病符等等。
使用方法可以用来焚烧、贴在家里、藏在指定的地方、带在身上、将符焚毁后开水用来洗面或饮食等。灵符更可以配合风水方位使用,牡丹绿叶,相得益彰。
太岁典故 太岁头上动土 俗语:「在太岁头上动土!」从秦汉时起,古人认为太岁所在的方向为凶方,不可以向太岁,所谓「可背不可向」,而且在太岁方不可兴工动土,否则就算是「在太岁头上动土」,若犯了这个禁忌的人,就会招来灾祸或交上恶运。《月令广义?岁令》:「太岁者,主宰一岁之尊神。
太岁所在之方不宜兴工动土,否则必有灾祸。」《清稗?类钞》:「俗以太岁所到之方,与所食之地,依地支十二字,每年移换,凡于所到之地,兴工动土,则所食之地必有死者。
如太岁方在子(北方),岁食在酉(西),子地(北方)兴工,则在酉(西方)之家,必遭其殃。」 太岁已被列入国家祀典 元、明朝代,「太岁」已被列入国家祀典,如「元咸宗至二十一年即位,五月祭太岁于司天台」;「明太祖洪武二年议建太岁坛壝」;「明嘉靖八年、令以每岁孟春及岁暮特祀太岁、月将之神,与享太庙同日。
」与太岁同受祭。
道教的令牌中有什么符令
令牌是道教斋醮 科仪中常用法器。
道教法器令牌起源於中国古代军队发号施令用的虎符。 《道书援神契》有「令牌」项称,「《周礼》,牙璋以起军旅。
汉铜虎符上圆下方,刻五牙文,若垂露状。背文作一坐虎,形铭其旁曰:如古牙璋,作虎符。
近召将用令牌,此法也。《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》中有五雷号令牌的图文。
其图之正面雕有龙蟠剑身,背面有雷令符文云:右令牌,取雷击枣木造成,长五寸五分,阔二寸四分,厚五分。选择吉日,依式造之,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,以锦囊盛之。
法师在科仪行法时,於法坛上敲击令牌,依恃祖师名号,发令,呼风唤雨,召神、遣将,或降临法坛,或护送亡魂,或驱邪镇魔. 自古以来,「令牌」属於机密之一,一向是不公开的,有「令牌」的一定是受籙的大法师,而「令牌」又分等级,要看属那一天宫,那一派的令牌,这其中的差别甚大。 全面记载道教令牌的是《道法会元》,该书卷五七有“论令牌”一节,是讲授使用令牌的原因,怎样制造令牌,祭令牌的方法。
“凡行五雷大法,申发表章,祈晴请雨,止风祷雪,驱役神鬼,扫除妖气,行符治病,差使符吏,若不申明号令,则将帅不行,吏兵不肃。五雷大法中,若不师受法令,何以驱使鬼神、祈晴祷雪。
上则误太上之法,下则误生灵之望。” 这就是说,在道教思想意识中,于施行五雷大法的法事活动中,无论是向神界申发表文章奏等道教文书,还是祈晴请雨、止风祷雪,或者是驱役神鬼、扫荡妖怪邪气、发符治病、差遗符吏,法师都必须使用令牌来发号施令。
若不如此,就无法申明号令,诸神将帅不会依科行事,有关吏兵也不会整肃听命。因此,该文强调,如五雷大法中没有法师施法发令,就不能驱役神鬼、祈晴请雨,上则违背太上之法,下则失生灵之望。
由此可明《道法会元》所述施行五雷大法,令牌是不可或缺之法器。此处所说的令牌实际就是雷法中施用的五雷令牌。
该文述及制造令牌方法,云:“凡欲造令牌,先选吉日,斋沐身心,奏闻上帝,申牒雷霆所属去处讫。用枣木节,或石榴木,或柏木,馀木不可用,长三寸,阔二寸九分,上圆像天,下方像地。
於甲乙日采木,庚辛日造,壬癸日黑书、丙丁日朱书上面五雷号令四字,逢丁日命工斋戒开之,用皂纱袋之。”(注:清微派则有独特的选木及采木的讲究) 法器规格 道教的令牌多以木材或金属制作,长方形 ,块状,六面均雕有或铸有图形和文字。
明代《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》中有五雷号令牌的 图文。其图之正面雕有龙蟠剑身,背面有雷令符文云:右令牌,取雷击枣木造成,长五寸五 分,阔二寸四分,厚五分。
选择吉日,依式造之,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,以锦囊盛之。道 士在科仪行法时,常於仪坛上猛击令牌,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师,发布号令,呼风唤雨,召神 遣将,或降临法坛,或护送亡魂,或驱邪镇魔。
道教修道,召神请将,一定要用「令牌」,这「令牌」是一切法均要施用的。「令牌」相当于开车的「匙锁」,等于是法旨一般,请神召将时,将「令牌」拱起,双 手结斗印或双白鹤诀,将「令牌」夹住,或供在法案之上,或神将未至,可将令牌击法案三声,一般的神将就得喼喼前来听令。
我国道教中的一种法器 令牌是我国道教的诸多法器中的重要一种。道教的令牌多为木制,其形状是顶端为弧形、下端为直线形的长条状,取意“天圆地方”。
明代《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》中对令牌的样式作了介绍:。其图,正面雕有龙蟠剑身,背面有雷令符文。
并有文字说明:“右令牌,取雷击枣木造成,长五寸五分,阔二寸四分,厚五分。选择吉日,依式造之,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,以锦囊盛之。”
翻译为白话文,意思就是:“令牌是用雷击过的枣木制成,长16.5cm,宽8cm,厚1.7cm。应选择黄历上的吉日,按照道教的仪轨来制造,令牌的四面雕刻二十八星宿的名号,制好后应放在锦囊中收藏。”
从这段话中,我们可以看出,道教对于令牌的尊重,即便平时也应必须恭敬地保存好。 其含义借鉴了令牌在古代军事上的用途,把它作为道士在举行法事时号令鬼神听从自己命令的象征,举起令牌高呼,就表示可以召唤相应的“天兵天将”来到法坛供自己差遣;放下令牌猛拍桌面,就表示对鬼神下达命令。
据说,如果道士在法坛上召神未至,就可以猛拍令牌三下,通常被召唤的神将就得赶紧到坛听用。 按照道教仪轨,法坛上通常至少应陈列:宝剑(桃木剑)、令旗、令箭、令牌、天莲尺、镇坛木这六大基本的法器。
在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仪式时,在授予箓生(即新晋的道士)法名、神职,并颁发职牒、符箓的同时,通常也会发给新晋道士这几件法器。 道教令牌通常由雷击后的枣木制作,上面会篆刻上各种与雷霆有关的符号、符箓、图画,并通常会标明此令牌的作用,如“天皇敕令”等等。
又称为“五雷令”或“五雷令牌”。 祭令牌的方法 在道教文献中,较早且比较全面记载道教令牌的是《道法会元》,该书卷五七有“论令牌”一节,是讲授使用令牌的原因,怎样制造令牌,祭令牌的方法。
其云∶ 凡行五雷大法,申发表章,祈晴请雨,止风祷雪,驱役神鬼,扫除妖气,行符治病,差使符吏,若不申明号。
《道法会元》是怎么样的一部书?
是研究宋元明符箓派道教史重要资料《道法会元》道家雷法至宝 280卷《道法会元》卷一零四至一零八所收《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》五卷,即为当时陈楠所得。
卷首列大雷主法元始法王、玉清真王、景霄变空天尊、雷霆大帝君、五雷判府天尊、翼轸星君、五气真人、左玄真人、右玄真人,次之则为雷霆火师真君汪康民、传教雷霆都督辛忠义、翠虚真人陈楠、海琼紫清真人白玉蟾。卷尾载白玉蟾《翠虚陈真人得法记》,尤其重要,记述了其师访道求仙、修习雷法的过程,这对于研究南宗与神霄派的关系与历史提供了一份可靠的史料。
道法会元卷之一 清微道法枢纽 法序 雷法其来尚矣。未有如是至简至易至验者也。
我祖师紫虚元君,敷弘道妙,发露玄微;陈乾坤造化之源,开雷霆机缄之妙;包罗万汇,总统众灵:泄八卦之幽微,显五行之妙用;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;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,至静中生炁。人能虚其心则神见,静其念则炁融。
如阳燧取火,方诸召水,磁石吸铁,琥珀拾芥。以炁相召,以类相辅,有如声之应响,影之随形,岂力为之哉。
不疾而速,不行而至,不机而中,不神而灵者,诚也。凡炁之在彼,感之在我:应之在彼,行之在我。
是以雷霆由我作,神明由我召。感名之机,在此不在彼。
人皆神其神,惟圣人则不神所以神,故偈云:莫问灵不灵,莫问验不验,信笔扫将去,莫起一切念。 道者,灵通之至真;法者,变化之玄微。
道因法以济人,人因法以会道,则变化无穷矣。当知法本真空,性源澄湛;了一心而通万法,则万法无不具於一心:返万法而照一心,则一心无不定於万法。
如是,当知道乃法之体,法乃道之用。雷霆者,彰天之威,发道之用者也。
明其体用,而究其动静,静也得太极之体;动也得太极之用。寂然不动,即道之体,感而遂通,即法之用。
如有按图索骏者,孰若不心其心,不迹其迹,无思无为,泰宇既定,真光自发。是故,天不言而善应。
生生化化之机运於自然中,实常形体谓之天,主宰谓之帝,功用谓之鬼神。雷霆者,乃天之功用也。
且夫人身与天地合其体,太极合其变。天地五雷,人本均有。
是性无不备矣。 道法枢纽1 师曰:2有道中之道,有道中之法,有法中之法。
道中之道者,一念不生,万物俱寂。道中之法者,静则***龙虎,动则叱咤3雷霆。
法中之法者,步罡、掐诀、念呪、书符,外此则皆术数。 师曰:大道无言,可以神会;妙法无傅,可以心受。
善行持者,行道不行法;善求师者,师心不师人。又曰:先天而生,生而无形;后天而感,感而有情。
寂而感,感而寂。非至人,孰能与於此哉。
4 或问:法有先天后天之说者,何耶?师曰:若说先天一也无。道亦强名之耳,何有於法?况一念才动,便属后天,符图呪诀,抑又末耳。
师曰:法无存想,存想非真法;无造作,造作为妖法;无叱喝,叱喝为狂法;无祝赞,祝赞为巫。妙合乎阴阳5,动静、方圆是也。
道贯乎三才,天地人物是也。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应之五行;东、南、中、西、北,运之以五方。
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风、雷、山、泽,配之以八卦。彼6泥於术数者,凡7书符时,以某事作用某窍,如是而按造化,如是而应小克,如此起笔,如此冲发,鬼神之机我得之矣。
然不知太极未判之先,孰为阴阳?孰为三才?孰为五行?孰为五方?孰为八卦?故有道之士,撒手行持,不拘8符篆。 师曰:古云:画符不知窍9,反惹鬼神笑;画符若知窍,惊得鬼神叫。
今之行持者,不明道法之根源,妄於纸上作用,以为符窍。殊不知此窍非凡窍,乾坤共合成。
名为神炁穴,内有坎离精。当於身中而求,不可求於他也。
能知此窍10,即可与言道矣,岂徒法哉。 《太上心法序要》云:收为胎息用为窍,道法之中真要妙。
漏泄此语11,子其味之。 师曰:符者,天地之真信,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。
吾独谓:一点灵光,通天彻地,精神所寓,何者非符?可虚空,可水火,可瓦砾,可草木,可饮食,可有可无,可通可变。夫是谓之道法。
师曰:符者,阴阳契合也。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。
诚苟不至,自然不灵矣。故曰:以我之精,合天地万物之精;以我之神,合天地万物之神。
精精相附12,神神拐依。所以假尺寸之纸,号召鬼神,鬼神不得不对。
师日:《素问》云:虚无恬淡,真炁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生?人之育病,或寒或热,或轻或重:皆失调摄13,嗜欲不节,故六气之邪得以乘之。治病以符。
符,朱墨耳,岂能自灵?其所以灵者,我之真炁也。故曰:符无止形,以炁而灵14。
知此说者,物物可以寓炁,泥丸莎草,亦可济人矣。 师曰:道贯三才为一炁耳15,天以炁而运行,地以炁而发生,阴阳以炁而惨舒,风雷以炁而勋荡,人身以炁而呼吸,道法以炁而感通。
善行持者,知神由炁,炁由神16,外患不入,内想不出,一炁冲和,归根复命,行住坐卧,绵绵若存。所以养其浩然者,施之於法,则以我之真炁,合天地之造化。
故嘘为云雨,嘻为雷霆;用将则元神自灵,制邪则鬼神自伏。通天彻地,出幽入明,千变万化,何者非我。
倘中无所主,炁散神昏,行持之际,徒以17符呪为灵,侥幸18由於万一,吾见其不得也矣。 或问:变神之道如何?师曰:元始祖劫,一炁分真。
我。
''犯太岁‘’是什么意思
岁又称太岁星君,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,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,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;太岁又称太岁星君,或者岁君,它既是星辰,也是民间奉祀的神只。
一般人的年庚,若与值年太岁相同,民间称为犯太岁,年庚对冲者,则叫冲太岁;诗约: 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。因此,无论是那一种,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,事业多困厄,身体多病变,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。
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,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,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,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,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。 甚麽叫做犯太岁,犯其实即是冲,「冲」亦分为「年冲」及「对冲」。
「年冲」即是指生肖之年,例如今年是蛇年,属蛇者即为年冲; 「对冲」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,「对冲」又叫「六冲」,即子午冲、丑未冲、寅申冲、卯酉冲、辰戌冲、巳亥冲;以辛巳蛇年为例,巳与亥为相冲,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,便是「对冲」,犯了太岁;凡是遇到「年冲」或「对冲」的生肖,都要到庙里拜太岁,才会诸事顺吉。 甚麽叫做刑太岁,刑太岁,又称「偏冲」,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,便是刑克,即与流年太岁「偏冲」。
古语有云:太岁当头坐,无喜恐有祸。例如蛇年,肖蛇为太岁,肖猪为冲太岁,而肖猴和虎为「偏冲」太岁。
2006狗年,丙戌太岁姓白名敏,天干属火,地支属土,其位在西北偏西(戌)。 而「岁破」在东南偏东(辰),「三煞」在北(亥、壬、子、癸、丑),「五黄」在正西(申、庚、辛、酉、戌),以上的方位,今年不宜动土。
2006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: 狗——犯刑 龙——犯冲 羊——犯破 鸡——犯害 「刑」:有刑律、刑伤之意;抵触相刑,亦称伏吟。 「冲」:有冲击、对抗之意;交战相冲,亦称反吟、岁破。
「破」:有损坏、破裂之意。 「害」:有不和、不合之意。
太岁神,本为道教的星辰尊称,简称为「太岁」,或称为「岁神」、「岁君」、「岁星」、「大将军」等,也就是年神,是诸神之中最有权力的年神,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,统摄众神,有「年中天子」之称。太岁神计有六十位, 每一位太岁都有他的姓名,顺序值年,周而复始,循环不息,从甲子年的金赤大将军至癸亥年的虞程大将军,依六十甲子轮流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,故又称「值年使者」,或「值年太岁」。
古书云:「太岁如君,为众神之首,众煞之主,有如君临天下,不可冒犯--。」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,人人敬而畏之,为避免得罪太岁,因此在冲犯太岁之年,都必须在新开春期间求取「太岁符」,祈求新一年平安顺利,趋吉避凶。
除此之外,因太岁的姓名不能冒犯,若有人的名字与流年太岁相同,也属触犯了太岁的名讳。 新年期间,有很多在该年犯太岁的善信都求取太岁符,希望凭太岁符的灵力化解太岁的凶力。
但要注意,产生灵力的太岁符须由有道行的法师,方能写出真正的灵验神符;另外用钢笔、原子笔所写出来的太岁符是没有灵力可言;而且由不同的法师写出来的太岁符,其功效都有所不同。 如意堂近年每年年底在网络上为有缘人奉请太岁符,并得到确实行之有效反馈证实。
时值乙酉流年将止,丙戌流年将至。再次推出化太岁祈符服务!望大家查阅上文看自己是否明年犯太岁!为了流年顺利,化灾解难,尽快和我联系奉请太岁符之事! 附: 符的起源 符,是道法中的基本工具之一,相传上古时代有位轩辕黄帝,其时与敌人蚩尤打仗而胜负未定,晚上时梦见天神九天玄女,获他传授神仙符籙法诀,醒后凭此法来差遣神兵神将,大败蚩尤一族,成为诸土的最高领就。
此后,符就开始兴行且流传到坊间,至今符的文化已有数千年之历史。 符的类别用途 符,是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之凭证,「符者,合也,信也,以我之神,合彼之神,以作彼应,此感而彼灵」;法师借助神明的符力替善信趋吉避凶,消灾解难。
符的种类很多和用途广泛。大致有开运符、催财符、太岁符、镇宅符、护身符、人缘和合符、驱邪治病符等等。
使用方法可以用来焚烧、贴在家里、藏在指定的地方、带在身上、将符焚毁后开水用来洗面或饮食等。灵符更可以配合风水方位使用,牡丹绿叶,相得益彰。
太岁典故 太岁头上动土 俗语:「在太岁头上动土!」从秦汉时起,古人认为太岁所在的方向为凶方,不可以向太岁,所谓「可背不可向」,而且在太岁方不可兴工动土,否则就算是「在太岁头上动土」,若犯了这个禁忌的人,就会招来灾祸或交上恶运。《月令广义?岁令》:「太岁者,主宰一岁之尊神。
太岁所在之方不宜兴工动土,否则必有灾祸。」《清稗?类钞》:「俗以太岁所到之方,与所食之地,依地支十二字,每年移换,凡于所到之地,兴工动土,则所食之地必有死者。
如太岁方在子(北方),岁食在酉(西),子地(北方)兴工,则在酉(西方)之家,必遭其殃。」 太岁已被列入国家祀典 元、明朝代,「太岁」已被列入国家祀典,如「元咸宗至二十一年即位,五月祭太岁于司天台」;「明太祖洪武二年议建太岁坛壝」;「明嘉靖八年、令以每岁孟春及岁暮特祀太岁、月将之神,与享太庙同日。
」与太岁同受祭享。
道家中符的起源大神们帮帮忙
符指书写于黄色纸、帛上的笔画屈曲、似字非字、似图非图的符号、图形;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,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、帛上。
道教声称,符箓是天神的文字,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,用它可以召神劾鬼,降妖镇魔,治病除灾 符箓术导源于巫觋,始见于东汉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》载: "河南有麹圣卿,善为丹书符,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。
" 又记: 费长房向卖药翁(被称为壶公)学道,卖药翁"为作一符,曰: '以此主地上鬼神。'……遂能医疗众病,鞭笞百鬼,及驱使社公"。
"后失其符,为众鬼所杀。"①近代考古发掘中,又曾多次在东汉墓葬中发现符箓。
如西北大学历史系藏一陶瓶,上有:"初平元年,地下小墓岁月……丘丞墓伯,地下二千石……"等语,文末即附有符箓。又如《贞松堂集古遗文》卷十五收一铅券,上有文曰:"元嘉元年十月十一日oo袁孝刘冢,如律令。
"文后也附符。②其他未记年代的东汉符箓,在洛阳、定州、高邮等地的东汉墓葬中均有发现。
证明符箓的出现不会晚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(151),时在道教创立之前。 早期道教承袭此术,五斗米道和太平道,就是以造作符书和以符水为人治病来吸引信徒创建组织的。
此后符箓术一直是天师道、正一道的主要修习方术。东晋中期出现的上清派虽主存思,亦兼符箓;灵宝派更以符箓术为主。
唐末宋初,天师道和上清、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、茅山、阁皂山为活动中心,形成著名的"三山符箓"。南宋金元之际,更在"三山符箓"基础上,分衍出神霄、清微等众多符箓派。
可以说,宋元以前,符箓道法是道教的主流。金元之际,全真道内丹兴起,但擅长符箓之正一道仍在南方与之鼎足而立。
直至明清,重符箓的正一道和主内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统着道教。符箓术之发展史实与道教的历史相始终。
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,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,造作了众多的符书,历代《道藏》皆在"三洞"部中分出"神符"一类加以收载,其他道法书亦兼载很多符箓。《三天玉堂大法》《上清灵宝大法》《道法会元》等,是符箓咒术的大丛书。
所创符箓难以数计符箓样式千奇百怪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类: (一)复文。
多数由二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,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划组合成形。主要见于《太平经》,其卷一百零四至一百零七,共载复文一千五百四十余(中有少数重复者),如: 作者在造作这些字时,或许曾赋予它们以某种意义,但现已难于知晓。
观其组合诡秘,难于认识,无非是让人产生神秘感而崇信其术而已。 (二)云篆。
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,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。主要见于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》,其卷五称"真文",卷九称"天文",卷十称"灵文",每个云篆之下或旁皆注楷字。
如卷五"东方真文"有: 卷九"禹余天玉律天文一百六十一字"有: 《道法会元》卷七十三至七十四所载之"天书雷篆"(数百字)亦属此类。《三洞神符记·太上敷落五篇》亦为云篆,但形体更为复杂。
(三)灵符、宝符。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。
这是数量最多、使用最广的一种符箓。其中除屈曲笔画外,又常夹有一些汉字,如日、月、星、敕令等字样。
(四)符图。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。
这类符箓也很多,在古墓葬发掘中,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箓。③ (一)《抱朴子·登涉》之"入山符(二)《云笈七签》卷八十之"玉符"(三)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四十三之"召溟涬大梵神王符"(四)《道法会元》卷六十一之"张使者符" 道教十分重视符箓的书写方法,认为:"画符不知窍,反惹鬼神笑;画符若知窍,惊得鬼神叫。
"④主要强调两点:一是心诚。诚则灵,不诚则不灵。
《道法会元》卷一《道法枢纽》称:"符者,阴阳符合也,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,诚苟不至,自然不灵矣。故曰,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,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。
精精相附,神神相依,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,鬼神不得不对。"⑤二是运气书符。
即要求书符者平时有内炼工夫,书符时发放精气于笔端,使符箓上附着气功家的精气。《云笈七签》卷七《符字》说:"以道之精气,布之简墨,会物之精气。
"⑥宋元以后诸符箓派更加重视这原则,认为:"符朱墨耳,岂能自灵;其所以灵者,我之真气也。故曰,符无正形,以气而灵。
"⑦直认符箓只是形式,起作用的是附着其上的精气。 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。
有用于为人治病者:或丹书符箓于纸,烧化后溶于水中,让病人饮下;或将符箓缄封,令病人佩带。有用于驱鬼镇邪者:或佩带身上,或贴于寝门上。
有用于救灾止害者: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,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。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,更离不开符箓,或书符于章表,上奏天神;或用符召将请神,令其杀鬼;或用符关照冥府,炼度亡魂。
整个坛场内外,张贴、悬挂各式符箓。 符箓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,称其有召神劾鬼、镇魔降妖之功效者,自不可信,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"小验"者,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"鬼",可能别有原因。
据推测,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,因相信符箓,饮符水后,造成一种鬼已驱去、病已脱。
请各位大师指点犯太岁是什么意思
太岁又称太岁星君,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,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,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;太岁又称太岁星君,或者岁君,它既是星辰,也是民间奉祀的神只。
一般人的年庚,若与值年太岁相同,民间称为犯太岁,年庚对冲者,则叫冲太岁;诗约: 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。因此,无论是那一种,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,事业多困厄,身体多病变,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。
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,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,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,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,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。 甚麽叫做犯太岁,犯其实即是冲,「冲」亦分为「年冲」及「对冲」。
「年冲」即是指生肖之年,例如今年是蛇年,属蛇者即为年冲; 「对冲」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,「对冲」又叫「六冲」,即子午冲、丑未冲、寅申冲、卯酉冲、辰戌冲、巳亥冲;以辛巳蛇年为例,巳与亥为相冲,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,便是「对冲」,犯了太岁;凡是遇到「年冲」或「对冲」的生肖,都要到庙里拜太岁,才会诸事顺吉。 甚麽叫做刑太岁,刑太岁,又称「偏冲」,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,便是刑克,即与流年太岁「偏冲」。
古语有云:太岁当头坐,无喜恐有祸。例如蛇年,肖蛇为太岁,肖猪为冲太岁,而肖猴和虎为「偏冲」太岁。
2006狗年,丙戌太岁姓白名敏,天干属火,地支属土,其位在西北偏西(戌)。 而「岁破」在东南偏东(辰),「三煞」在北(亥、壬、子、癸、丑),「五黄」在正西(申、庚、辛、酉、戌),以上的方位,今年不宜动土。
2006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: 狗——犯刑 龙——犯冲 羊——犯破 鸡——犯害 「刑」:有刑律、刑伤之意;抵触相刑,亦称伏吟。 「冲」:有冲击、对抗之意;交战相冲,亦称反吟、岁破。
「破」:有损坏、破裂之意。 「害」:有不和、不合之意。
太岁神,本为道教的星辰尊称,简称为「太岁」,或称为「岁神」、「岁君」、「岁星」、「大将军」等,也就是年神,是诸神之中最有权力的年神,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,统摄众神,有「年中天子」之称。太岁神计有六十位, 每一位太岁都有他的姓名,顺序值年,周而复始,循环不息,从甲子年的金赤大将军至癸亥年的虞程大将军,依六十甲子轮流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,故又称「值年使者」,或「值年太岁」。
古书云:「太岁如君,为众神之首,众煞之主,有如君临天下,不可冒犯--。」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,人人敬而畏之,为避免得罪太岁,因此在冲犯太岁之年,都必须在新开春期间求取「太岁符」,祈求新一年平安顺利,趋吉避凶。
除此之外,因太岁的姓名不能冒犯,若有人的名字与流年太岁相同,也属触犯了太岁的名讳。 新年期间,有很多在该年犯太岁的善信都求取太岁符,希望凭太岁符的灵力化解太岁的凶力。
但要注意,产生灵力的太岁符须由有道行的法师,方能写出真正的灵验神符;另外用钢笔、原子笔所写出来的太岁符是没有灵力可言;而且由不同的法师写出来的太岁符,其功效都有所不同。 如意堂近年每年年底在网络上为有缘人奉请太岁符,并得到确实行之有效反馈证实。
时值乙酉流年将止,丙戌流年将至。再次推出化太岁祈符服务!望大家查阅上文看自己是否明年犯太岁!为了流年顺利,化灾解难,尽快和我联系奉请太岁符之事! 附: 符的起源 符,是道法中的基本工具之一,相传上古时代有位轩辕黄帝,其时与敌人蚩尤打仗而胜负未定,晚上时梦见天神九天玄女,获他传授神仙符籙法诀,醒后凭此法来差遣神兵神将,大败蚩尤一族,成为诸土的最高领就。
此后,符就开始兴行且流传到坊间,至今符的文化已有数千年之历史。 符的类别用途 符,是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之凭证,「符者,合也,信也,以我之神,合彼之神,以作彼应,此感而彼灵」;法师借助神明的符力替善信趋吉避凶,消灾解难。
符的种类很多和用途广泛。大致有开运符、催财符、太岁符、镇宅符、护身符、人缘和合符、驱邪治病符等等。
使用方法可以用来焚烧、贴在家里、藏在指定的地方、带在身上、将符焚毁后开水用来洗面或饮食等。灵符更可以配合风水方位使用,牡丹绿叶,相得益彰。
太岁典故 太岁头上动土 俗语:「在太岁头上动土!」从秦汉时起,古人认为太岁所在的方向为凶方,不可以向太岁,所谓「可背不可向」,而且在太岁方不可兴工动土,否则就算是「在太岁头上动土」,若犯了这个禁忌的人,就会招来灾祸或交上恶运。《月令广义?岁令》:「太岁者,主宰一岁之尊神。
太岁所在之方不宜兴工动土,否则必有灾祸。」《清稗?类钞》:「俗以太岁所到之方,与所食之地,依地支十二字,每年移换,凡于所到之地,兴工动土,则所食之地必有死者。
如太岁方在子(北方),岁食在酉(西),子地(北方)兴工,则在酉(西方)之家,必遭其殃。」 太岁已被列入国家祀典 元、明朝代,「太岁」已被列入国家祀典,如「元咸宗至二十一年即位,五月祭太岁于司天台」;「明太祖洪武二年议建太岁坛壝」;「明嘉靖八年、令以每岁孟春及岁暮特祀太岁、月将之神,与享太庙同日。
」与太岁同受祭。
相关文章
-
无相关信息